孩子的肢體發展 — 精細動作技能 (Fine Motor Skills)

簡啟文博士是一位資深職業治療師,他在澳洲蒙納許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就讀博士課程時,治療過許多肢體、發展或智能障礙的孩童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簡博士目前任職香港理工大學,擔任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兒童手技巧發展的評估工具。

 

問:簡博士,您能否說明大肌肉運動技巧敏捷度 (gross motor skill dexterity)和精細動作技能敏捷度 (fine motor skill dexterity) 之間的分別是什麼?

 

Bizibuz 孩子動作技能

 

答:大肌肉運動是指使用大型肌肉組織的動作,例如擲球或跑步等,大肌肉運動技巧是大幅度運動技能敏捷度,例如兒童能否向玩伴準確流暢地擲球。精細動作技能用到小肌肉組織的動作,例如插入細針或把硬幣從掌心轉移到手指,精細動作技能敏捷度則指精準及快速地運用肌肉組織的能力,例如兒童能否靈活而精準地向釘板插入細針並構成形狀

 

問:您可以講解一下為什麼幼童的父母需要關注他們孩子的精細運動技能發展嗎?為什麼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Bizibuz 孩子吃東西技能

 

答:幼童由大概兩歲起,所有基本的日常活動例如飲、食、如廁等等均需用到精細運動技能。父母協助孩子練習精細運動技能,童年早期的精細運動技能亦與認知、自理、玩樂及將來的學業表現有莫大關係。因此,父母對精細運動技能有基本的認識,當發現孩子有延遲發展的傾向,可以及早作出干預。

 

問:父母應該在孩子甚麼年齡開始留意其精細動作技能的發展?這些發展可從孩子的動作中辨別出來嗎?

 

Bizibuz 孩子肢體發展

 

答:父母應留意孩子的運動技能是否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良好的發展。以精細動作技能為例,嬰兒在三個月大時就可能已經開始向於中線出現的物件作出伸手動作,並能夠在九個月大時準確地觸碰到指定的物件。他們可能在六個月大時就能用掌心抓握(palmar grasp) 到銷針、在十至十二個月大時用姆指內側和食指內側 (pad-to-pad grasp) 抓握到例如膠粒或提子的小型物件、在二十四個月大時輕巧及準確地 (deft and precise grasp) 抓握各項工具,以及在四歲後用動態三指握姿 (dynamic tripod) 抓握鉛筆或蠟筆。

孩子亦可能在成長期間開始以單手操控物件。譬如說,大概十二至十八個月大時,他們可能會撿起然後移動或用掌心握著小塊的食物。大概二十四至三十個月大時,他們可能會作出相反的動作,例如將小型物件由掌心移動到手指。大概四歲時,他們可能會把筆轉過來,並在五歲半至六歲時流暢地用手指上下移動筆杆。最重要的是,大約到三至四歲左右孩子就可能會開始表現出明顯的用手偏好,並在六歲前完全確立他們的慣用手到底是左手還是右手。父母應該密切關注這些里程碑,因為它們涉及到基本的精細運動技能,例如伸手、抓握、操控和慣用手的運用。 

 

問:倘若發現孩子在運動技能發展方面落後於標準規範,父母需要立刻尋求專家的意見嗎?

 

Bizibuz 孩子砌積目培養動作技能

 

答:當父母發現孩子在執行動作,未及同齡的孩子流暢時,就必須尋求專家的意見以作出詳細的評估。在臨床經驗中,我們遇到很多新手父母,他們沒有發展里程碑的概念。新手父母的首胎孩子,長大後往往在某些領域被辨定為低於發展水平,當中的原因或許是家長沒有為孩子提供適齡的遊戲活動刺激發展、過份保護孩子、或者只專注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全面發展。我們強烈建議父母在孩子的發展受到影響前,應主動尋求專家的意見和協助。 

 

問:精細運動技能和認知發展有關係嗎?

 

Bizibuz 小朋友動作技能

 

答:兩者是有相關性的。例如,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了孩子的認知和精細運動技能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關係。(De Agostini & Dellatolas, 2001; Seitz et al., 2006) 另外,精細運動技能及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成就高度相連。(Beilei, Lui, Qu, & von Hofsten, 2002; Luo, Jose, Huntsinger, & Pigott, 2007; Rosenbaum, Weiss, & Parush, 2003)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需要用手去探索玩具 (例如按鍵以觸發音樂玩具的聲音)以及學習玩具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例如瞭解音樂旋律和別人對其表演的音樂所作出的反應)。運用手部的技能(即精細運動技能)被認為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工具,並且會促進他們的認知發展。 

 

問:您的研究除了可應用在康復治療上,還可應用在其他領域上嗎?

 

Bizibuz 孩子手部動作技能

 

答:在我的研究中,我發展了三個評估兒童手技巧的工具,其中一個協助治療師評估孩子透過觀察去用手執行動作時的有效程度。當然,發展這些工具原來的目的是要用它們來形容和評估患有發展遲緩和腦性麻痺 (cerebral palsy) 的兒童的手部運用。然而,有兩個我的工具除了在康復治療的領域被用到之外,還被應用到研究沒有殘障的兒童之上,例如,我們在研究輕觸式屏幕對學前兒童手技巧發展的影響時發現少用輕觸式屏幕的兒童會有較好的手技巧。這個發現顯示出父母可能仍然有需要為孩子提供涉及手部而又操控性強的嬉戲活動(iPad除外)來促進兒童的精細運動技能。在我的網站 (https://childrenhandskills.com) 可以找到這些評估工具。 

 

問:您有為Bizibuz設計的運動技能評估提供顧問意見,為何您會協助這項計劃呢?

 

Bizibuz_孩子手部肢體發展

 

答:我決定協助這項計劃是為了回應父母對兒童運動技能評估測驗的強烈需求。大多數為學齡兒童而設的臨床評估測驗只由合資格的治療師提供,市面上欠缺能讓父母深入了解孩子運動技的渠道,Bizibuz 的運動技能評估測驗在設計方面具有創新性,目的也符合大眾父母的需求,因此我決定為他們評估的研發提供顧問協助。 

 

問:Bizibuz 的運動技能評估包括三個精細運動技能發展的領域 — 準繩度、敏捷度以及雙則協調。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這三個領域被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嗎?

 

答:正如我在上面提及到,敏捷度涉及準確而快速的動作。因此,在動作變得敏捷前精細運動的準繩度非常重要。此外,大多數日常和有關學業的活動都必須用到雙手,這亦解釋了為何 Bizibuz 的運動技能評估測驗包括了雙邊協調的部分。   

Bizibuz 的方式是建基於嘗試複製如 Bruinu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Second Edition (BOT-2) 和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Second Edition (MABC-2) 等臨床測驗中常見的動作。Bizibuz 的評估測驗針對這三個領域進行測試目的是:讓兒童以手部活動進行鍵盤及滑鼠操作的電腦遊戲來重複相似的動作,例如:準繩練習一般會涉及到追蹤、切割或摺疊,而在電腦熒幕上用滑鼠進行追蹤目標圖示時,也會考驗手部的穩定性;手部敏捷活動一般會涉及向釘板插入細針,這個動作可以透過叫孩子用按鍵盤上指定的按鍵去進行手捏的動作,然後要他們玩一個需要快速和準確地轉移手部的遊戲;最後,可以進行一個需要雙手控制的遊戲以測試雙側協調反應。

 

問:您如何運用研究結果為 Bizibuz 提供有關測驗設計和遊戲元素的建議?

 

Bizibuz_motor_skill_games

 

我們遵循幾項既有的研究發現去決定 Bizibuz 運動技能評估的格式和規範。例如我們在構建準繩和敏捷測試時就修改了上述兩個既有的基於表現的測驗的格式。我們亦重試了來自現有標準的表現規範,從而為敏捷和雙邊協調的遊戲決定不同年齡的動作的絕對和相對速度 (Poole, et al. 2005; Bucsuhazy & Semela, 2017)。 

 

問:如果父母懷疑子女運動敏捷度發展有延遲時,可以從何尋求協助?

 

答:如果父母懷疑他們的子女有精細運動敏捷度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學齡兒童,要尋求協助絕不容易。大部分公共服務和資源比較偏重於對未夠六歲的兒童進行早期辨認和干預,如果孩子還在學前階段,父母應該聯絡像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這一類的非政府機構以尋求學前康復治療的服務。政府有一個有用的網站列出提供學前康復治療服務的名單 (https://www.swd.gov.hk/en/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listofserv/id_serpresch/)。

若果孩子年齡超過六歲,父母可以向私人執業的治療中心尋求專業評估或干預,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診所、領思兒童發展中心和 SPOT Interdisciplinary Children's Therapy Centre 等等。

 

------------------------------------------

參考資料:
Beilei, L., Lui, L., Qu, D., & von Hofsten, C. (2002).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moto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Acta Psychologica Simica, 34, 494-499.
De Agostini, M., & Dellatolas, G. (2001). Lateralities in normal children ages 3 to 8 and their role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s.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 20, 429-444.
Luo, Z., Jose, P. E., Huntsinger, C. S., & Pigott, T. D. (2007). Fine motor skills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East Asia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kindergartners and first graders.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595-614.
Rosenbaum, S., Weiss, P. L., & Parush, S. (2003). Product and process evaluation of handwriting difficult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5, 41-81.
Seitz, J., Jenni, O. G., Molinari, L., Caflisch, J., Largo, R. H., & Latal Hajnal, B. (2006). Correlations between motor perform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children born < 1250 g at school age. Neuropediatrics, 37, 6-12.